论坛介绍:
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,是万物互联的媒介和桥梁。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、流通、分配、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、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。本论坛探讨面向新工科的大数据教育的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应用。通过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融合,促进教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。论坛将聚焦于从大数据到数字化意义、AI+X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、工程教育认证与一流专业建设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,诠释大数据教育的内涵,展现大数据教育的实践成果。
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,是万物互联的媒介和桥梁。大数据正日益对全球生产、流通、分配、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、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。本论坛探讨面向新工科的大数据教育的新技术、新方法、新应用。通过大数据技术、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深度融合,促进教学的数字化与智能化。论坛将聚焦于从大数据到数字化意义、AI+X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、工程教育认证与一流专业建设、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等,诠释大数据教育的内涵,展现大数据教育的实践成果。
嘉宾类型 | 嘉宾姓名 | 工作单位 | 报告题目 |
---|---|---|---|
执行主席 | 陈恩红 |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| |
执行主席 | 杨燕 | 西南交通大学 | |
讲者1 | 周傲英 | 华东师范大学 | 十年破茧:从大数据到数字化 |
讲者2 | 吴飞 | 浙江大学 | AI+X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 |
讲者3 | 周世杰 | 电子科技大学 | 健全制度、精心设计、全力推进,推动专业认证走真走实 |
讲者4 | 曹新方 |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| 产教融合新模式,培养新时代的新工科人才-“智能基座” 实践经验分享 |
Copyright © CCF BigData 2022
执行主席
陈恩红
中国科学技术大学
个人介绍: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执行院长、认知智能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。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教育部计算机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,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,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“大数据分析及应用”团队负责人,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主任,安徽省计算机学会理事长。多次荣获中科院优秀导师奖,2022年获首届安徽省高等学校高水平导师奖等,2021年获安徽省创新争先奖状。长期从事大数据分析与挖掘、智能教育与个性化推荐等方向研究。承担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和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。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等学术期刊编委。曾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、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一等奖,KDD、ICDM最佳论文奖等。
执行主席
杨燕
西南交通大学
个人介绍:教授,博士,博士生导师,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,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,云计算与智能技术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。近年来承担科技项目10余项,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、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,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。获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专项奖、四川省计算机科学技术一等奖、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。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会员,CCF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,四川省计算机类教指委委员,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,ACM成都分会副主席,四川省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。
讲者 1
周傲英
华东师范大学
报告题目:十年破茧:从大数据到数字化
报告摘要:实施大数据战略十年以来,“互联网+”、“双创”、供给侧改革、分享经济陆续成为年度热点话题,往后的人工智能、区块链,以及需求侧改革、数字化转型都是年度热点话题。这些话题涉及社会、经济和技术等不同领域,但理念上却是一脉相承的,源头是互联网。互联网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,改变了世界,引发了新科技革命。数据是这种深刻改变的根本原因,互联网使人们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。大数据的本质是数据的采集、汇聚、关联和使用。数据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能、电能之后的第三个新能源:数据能。数据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结果,是万物互联的媒介和桥梁。数据改变人类的认知和意识,带来新的科学、新的理性和新的人本主义。因为数据的威力,人类正在从工业文明进入数字文明。我们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,数字化给中华民族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,也给当代青年人带来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个人介绍:周傲英,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、研究生院院长、“智能+”研究院院长、数据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。现担任第八届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、第八届教育部科技委委员、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、上海市人工智能与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、上海市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、《计算机学报》副主编。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,获得过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。主要研究兴趣包括:数据库、数据管理、数字化转型、金融科技 (FinTech)、教育科技 (EduTech) 和物流科技 (LogTech) 等数字技术。
讲者 2
吴飞
浙江大学
报告题目:AI+X交叉研究与人才培养
报告摘要:人工智能是一种通用目的的使能战略技术,具有内涵性、渗透力、支撑性等特点,具有多学科交叉综合、渗透力和支撑性强、高度复杂等特点,呈现技术属性和社会属性高度融合特色。本项目将以教育、司法和医学为例子,介绍人工智能多学科交叉研究范式变革,同时介绍AI+X微专业交叉人才培养实践。
个人介绍:吴飞教授,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,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,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、浙江大学上海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。负责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,曾担任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,现任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“新一代人工智能”重大科技项目指南编制专家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,曾任教育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专家组工作组组长(2018.8-2020.12)。著有《人工智能导论:模型与算法》(高等教育出版社),开设国家级首批线上一流课程《人工智能:模型与算法》,负责教育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计划(101计划)《人工智能引论》课程。
讲者 3
周世杰
电子科技大学
报告题目:健全制度、精心设计、全力推进,推动专业认证走真走实
报告摘要:通过回顾计算机专业工程认证的发展历史,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对专业认证的最新要求,阐释现阶段的工程教育认证必须以发展为牵引,深刻认识工程认证现状,必须以问题为导向,推动工程认证走真走实。同时,结合工程认证的教育教学理念,分析了工程认证如何推动一流专业建设,以及在专业建设中如何做好专业认证申请和入校考查。
个人介绍:周世杰,博士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。教育部高等学校网络空间安全教指委委员、四川省首批教书育人名师、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、四川省智能软件与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、四川省超高清联盟副理事长、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副理事长、ACM 成都分会主席。2006年9月-2007年4月香港大学访问学者,2009年1月-2010年1月美国普渡普度大学访问学者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20余项,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、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、二等奖2项、三等奖1项,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,出版专著1部、教材3部,申报发明专利20余项。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与安全、交通仿真技术。
讲者 4
曹新方
华为技术有限公司
报告题目:产教融合新模式,培养新时代的新工科人才-“智能基座”实践经验分享
报告摘要:教育部-华为“智能基座”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项目由教育部、华为于2020年底联合发起,首批布局72所高校。 “智能基座”项目聚焦计算机、人工智能、电子信息和软件工程等专业,将鲲鹏、昇腾、欧拉、高斯、昇思、华为云等产业前沿根技术融入22门专业课程,产教融合,助力高校持续开展教学改革。
个人介绍:曹新方,现任华为高校科研与人才发展部部长,负责华为鲲鹏、昇腾、华为云等领域高校人才培养工作。199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专业,同年加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,具备丰富的销售、管理经验,先后担任过华为成都代表处固网产品部经理、电信系统部部长、华为智能光伏华东、西南区域总经理,云与计算 高校科研与人才发展部总监。